核心提示: 值80周年华诞之际,《参考消息》诚邀读者参加“第二届《参考消息》读者译文(英译中)大赛”,一同探寻翻译的奥妙与乐趣。
为推动中国翻译事业的繁荣发展,2009年本报成功举办了“首届《参考消息》读者译文(英译中)大赛”。时隔两年,正值《参考消息》80周年华诞,本报再次诚邀读者参加“第二届《参考消息》读者译文(英译中)大赛”,让我们在《参考消息》这个平台上,继续探寻翻译的奥妙与乐趣。
活动时间
征文时间:2011年8月18日—9月18日(以寄出日邮戳为准,含此日)
公布获奖:2011年11月
颁奖阶段:2011年11月
竞赛规则
一、本竞赛为英译中翻译竞赛,请参赛者将竞赛文章翻译成中文。
二、参赛截稿日期为9月18日,请参赛者于9月18日之前(以寄出日邮戳为准,含此日)将参赛译作寄至: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参考消息报社读者译文竞赛组委会,邮编100803。请在信封上注明“参赛译作”字样;如是高校学生,请在信封上注明“高校学生参赛译作”。
三、请将参赛译作用电脑打印或用稿纸誊写清楚(请不要使用有单位名称标识的稿纸);在译作前附A4纸,上贴参赛卡(请从报纸剪下,复印有效;或从网站下载),将个人信息填写在内。为保证公平,参赛译作内不得有任何个人信息,否则被视为无效。
四、参赛者也可以将参赛译作及参赛卡通过电子邮件发往大赛组委会指定电子邮箱:ckbei@xinhua.org。
五、参赛译作一稿有效,恕不接受修改稿;邮寄方式与电子邮件方式不得同时使用。
六、请参赛者独立完成参赛译作,如发现有抄袭现象,则取消参赛资格。请参赛者不要将译作在本次活动期间(从公布赛事到颁奖期间)在任何媒体上发表(包括书报刊及网络),否则将取消评奖资格。
七、本竞赛分普通读者与大学生(指高校学生)读者两个系列。普通读者系列设一等奖5名,获颁奖金5000元人民币及证书;二等奖10名,获颁奖金3000元人民币及证书;三等奖15名,获颁奖金1000元人民币及证书。大学生读者系列设一等奖5名,获颁奖金5000元人民币及证书;二等奖10名,获颁奖金3000元人民币及证书;三等奖15名,获颁奖金1000元人民币及证书。两个系列共设优秀奖50名,获赠2012年《参考消息》与《国际先驱导报》及证书。为鼓励高校学生集体参与,特设组织奖若干名,奖金3000元人民币及证书。大赛提供的奖金全部为税前金额。
八、本竞赛评审委员会拟于11月在本报及新华网竞赛官方网页公布竞赛结果,并向竞赛获奖者颁奖。
九、为保证大赛公平,本报社员工及家属、新华社员工不参加本次大赛评奖。
十、本竞赛活动详情和最新信息请关注本报公告及新华网竞赛官方网页。
十一、本竞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电话:(010)63071120
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参考消息报社
邮编:100803
十二、本竞赛活动规则解释权归参考消息报社。
奖项设置
本竞赛分普通读者与大学生(指高校学生)读者两个系列。
普通读者系列:
一等奖:(5名) 奖金5000元人民币及证书;
二等奖:(10名)奖金3000元人民币及证书
三等奖:(15名)奖金1000元人民币及证书。
大学生读者系列:
一等奖:(5名) 奖金5000元人民币及证书;
二等奖:(10名)奖金3000元人民币及证书;
三等奖:(15名)奖金1000元人民币及证书。
两个系列共设优秀奖50名,获赠2012年《参考消息》与《国际先驱导报》及证书。为鼓励高校学生集体参与,特设组织奖若干名,奖金3000元人民币及证书。大赛提供的奖金全部为税前金额。
《参考消息》登的不是一种观点,她可能是几种观点,甚至是几种不同观点,对读者来说有一个分析比较的机会。
-- 成思危
通过精选出来的信息,让我们掌握无限变化的大千世界,她是一个很集约、很经济但是内容又很丰富的一张报纸。
-- 喻国明
因为她是消息,而这个消息是用来参考的,所以她提供的是多元语境,她给你一种思考的方式,而不是结论。
-- 于丹
我12岁接触《参考消息》至今已40余个年头。《参考消息》帮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政治水平,让我受益匪浅。
-- 天津大学杨书元
《参考消息》有自己独特的东西,特别是以外国人视角提出的一些批评性、建设性的东西。
-- 上海复旦大学冯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