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它是人们准备飞到月球和其他星球上去的第一步,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激发了世界各国研制和发射卫星的热情。
听到苏联人造卫星1957年10月15日早5时31分从北京上空经过的消息后,北京市西单区的居民们很早就起来在院子里观看人造卫星。新华社记者白媖摄
时间:1957年10月4日
莫斯科电台在星期五晚上广播塔斯社的声明说:苏联发射了一颗地球卫星。
苏联好几年来一直在进行研究工作和实验性的设计工作,以便创造人造地球卫星。报纸上早就报道过,苏联地球卫星的发射是按照国际地球物理年的研究计划来规划的。由于研究机关和设计机构的紧张工作,现在已经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卫星已经于10月4日在苏联成功地射出。
莫斯科广播说:“根据初步的情报,卫星火箭使这颗卫星得到每秒钟约八千公尺的必需的轨道行速。目前,这颗卫星在沿着椭圆形轨道绕着地球转动。在日出和日落的阳光中,用双筒望远镜和小望远镜之类最简单的光学仪器就可以观察到它的飞行。
莫斯科说,俄国人计划在国际地球物理年再放出几枚地球卫星,并宣称这些发展将“为星际旅行铺平道路”。
莫斯科电台星期五晚的温和宣布将使美国科学家们大吃一惊。今年5月一个高级的美国发言人说,美国不会在国际地球物理年秘密放出任何人造地球卫星。他又说,美国希望俄国实行同样的“公开”政策。
美国“先锋计划”卫星计划的主持人哈根博士本星期初在华盛顿的一个卫星科学家的会议上说:“在放出四个试验天体后,海军将试图放出第一个二十英寸的卫星并使之进入轨道。如果我们目前的试验计划继续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话,将在明年初春尝试第一次放出卫星。”(出版日期:1957.10.06)
《参考消息》登的不是一种观点,她可能是几种观点,甚至是几种不同观点,对读者来说有一个分析比较的机会。
-- 成思危
通过精选出来的信息,让我们掌握无限变化的大千世界,她是一个很集约、很经济但是内容又很丰富的一张报纸。
-- 喻国明
因为她是消息,而这个消息是用来参考的,所以她提供的是多元语境,她给你一种思考的方式,而不是结论。
-- 于丹
我12岁接触《参考消息》至今已40余个年头。《参考消息》帮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政治水平,让我受益匪浅。
-- 天津大学杨书元
《参考消息》有自己独特的东西,特别是以外国人视角提出的一些批评性、建设性的东西。
-- 上海复旦大学冯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