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这里是首都北京宣武门西大街57号,离天安门只有咫尺之遥,这里有一份不平凡的报纸,她的名字叫《参考消息》。
片头
她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
她是中国阅读率最高的全国性报纸;
她是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的纸媒体。
毛泽东称她为“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
周恩来称她为“世界上最好的一种报纸”;
邓小平非常喜欢阅读她;
江泽民题词肯定她的“特殊作用”;
胡锦涛亲自打电话勉励她“做出更大贡献”。
她就是中国“报中之王”——《参考消息》。
【解说词】
这里是首都北京宣武门西大街57号,离天安门只有咫尺之遥,新华通讯社的总部所在地。在这个国家通讯社的大院里,有一份不平凡的报纸,她的名字叫《参考消息》。回首往昔,她伴随中国革命的火种在红色瑞金发出了第一束光芒。
第一章 1931年至1957年
【解说词】
沿着时光的足迹追溯到80年前,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开幕。当晚,新华社的前身——红中社成立并开始发布新闻。大会期间,红中社将抄收到的国民党中央社电讯编印成《无线电材料》,供中央领导和部分代表参阅。这一刊物先后以《无线电材料》《无线电日讯》等名称在瑞金出版,每期油印四五十份。这就是今天《参考消息》的前身。
【解说词】
从瑞金出发,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参考消息》追随中共中央的红色足迹一路走来,经延安,到平山,直到北平。18年的烽火岁月,她作为内参刊物,以提供“新闻情报”为己任,使“党中央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为中央领导了解敌情、指挥战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访谈录】
朱穆之(新华社前社长):那时候在中央苏区的时候就有,为了了解敌情,了解政治情况,搜罗下来,就是作为一个情报吧,搜罗下来,编一下,送给中央同志看。
【解说词】
《参考消息》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特殊贡献。从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起,她开始肩负起新的使命,为这个年轻的共和国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
《参考消息》登的不是一种观点,她可能是几种观点,甚至是几种不同观点,对读者来说有一个分析比较的机会。
-- 成思危
通过精选出来的信息,让我们掌握无限变化的大千世界,她是一个很集约、很经济但是内容又很丰富的一张报纸。
-- 喻国明
因为她是消息,而这个消息是用来参考的,所以她提供的是多元语境,她给你一种思考的方式,而不是结论。
-- 于丹
我12岁接触《参考消息》至今已40余个年头。《参考消息》帮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政治水平,让我受益匪浅。
-- 天津大学杨书元
《参考消息》有自己独特的东西,特别是以外国人视角提出的一些批评性、建设性的东西。
-- 上海复旦大学冯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