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参考消息》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刊。经过半个世纪的时事变迁,它完成了由一份秘密级的内部刊物向一份大众报纸的成功转型,发行量稳居国内日报发行量第一名。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政府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开幕。当天成立的红中社(新华社前身)将抄收到的国民党中央社电讯编印成《无线电材料》,供代表们参阅。这种参考消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先后以《无线电材料》、《无线电日讯》等名称在瑞金出版,每期油印四、五十份,供中央领导机关负责同志阅读。这就是今天《参考消息》的前身。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参考消息》一直坚持出版。随着设备和人员的不断加强,能够抄收到的各国通讯社电讯越来越多。进入北平之前,已扩大到三十多家。
各个时期的《参考消息》编辑部门所在地
各个时期的《参考消息》
1956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下发了1956年第176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扩大<参考消息>订阅范围的通知》,决定从1957年3月1日起,扩大发行《参考消息》。
1957年3月1日,以日报形式出版的《参考消息》诞生了。报名四字从鲁迅手稿中集成。版面四开四版。发行量最初为40万份。
1957年5月17日,毛泽东同志在对新华社、人民日报负责人的谈话中说:“《参考消息》要总结一下,可再扩大,变成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
随着发行范围的不断扩大,一纸风行。
1979年初,《参考消息》发行量最高达到906万份。
1985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参考消息》面向国内公开发行。至此,经过半个世纪的时事变迁,《参考消息》完成了由一份秘密级的内部刊物向一份大众报纸的成功转型,发行量稳居国内日报发行量第一名。
《参考消息》登的不是一种观点,她可能是几种观点,甚至是几种不同观点,对读者来说有一个分析比较的机会。
-- 成思危
通过精选出来的信息,让我们掌握无限变化的大千世界,她是一个很集约、很经济但是内容又很丰富的一张报纸。
-- 喻国明
因为她是消息,而这个消息是用来参考的,所以她提供的是多元语境,她给你一种思考的方式,而不是结论。
-- 于丹
我12岁接触《参考消息》至今已40余个年头。《参考消息》帮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政治水平,让我受益匪浅。
-- 天津大学杨书元
《参考消息》有自己独特的东西,特别是以外国人视角提出的一些批评性、建设性的东西。
-- 上海复旦大学冯照平